赏识之路

2011年1月9日星期日

2010高中毕业典礼 -- 之二







主礼嘉宾曾桂安总监的祝福
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受邀主持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特别的典礼,因为今晚有17位培正重要的学生要毕业了。对这17位同学来说,今晚是他们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17位家长们来说,这典礼更深具意义,因为它代表17个家族的希望。
毕业同学们, 渡过了6年培正独特的精彩中学生活,终于要挥别亲爱的培正师长与董事们,张翅飞翔。这6年来,你们在培正师长的爱心教导下,学习成长;在培正的董事们智慧指引下,茁壮成长。
今天的教育,已不能以教出“乖孩子,读好书”为目的,21世纪全球化时代,要以培养大格局思考,拥有大爱精神的合格世界公民为目标。所以推崇尊重、信任、理解、激励孩子的赏识教育,抛弃传统的打压、威逼、填鸭教育,最有利于培养阳光、潜能发展、自信的未来地球村民。今届毕业同学,今年经历了多次国内外交流,开拓了国际视野,不但成就了你们的未来,也启动了古达培正中学,启步“走出古达,迈向世界”,“抛弃甘邦观,建立世界观”。
中国的崛起与世界的多元化趋势,让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兼学华、国、英三语的培正同学们占尽优势。总得来说,培正的独特办学理念,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要比一般学生强,让你们一毕业后即赢在起跑点。 年青因梦想而伟大,梦想要落实才踏实。祝福每一位培正毕业同学,挥别母校后,勇敢筑梦,坚持追梦,成功圆梦;发挥培正人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但又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勇于改革,为社会创造美好未来而努力。
培正大家庭的长辈们,已在这6年,给毕业同学们做出良好的示范:小学校一样可以办大教育;年青的毕业培正人也一样,小校毕业生一样可以立大志做大事。做事一定会遇到困难和失败。但真正的成功不是一味的成功,而是在失败后还能重新站起来,把苦难化成祝福。就如雨果说的:“当命运递给我一个酸的柠檬时,让我们把它制成一杯甜的柠檬汁。”谨此,与我最喜爱的2010年度高中毕业同学共勉之。

2010高中毕业典礼- 之一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今年的高三班是幸运的一班,赶上培正实行赏识教育的列车,在赏识教育的熏陶下,他们一毕业即赢在起跑点。6年来他们过着多姿多彩而温馨的培正校园生活,见证了培正“小学校办大教育”的独特办学方针;同时也历尽培正由推崇陶行知的大爱精神延伸到赏识教育的洗礼。
2010年是培正转型为“赏识教育特色学校的历史性里程碑”,这一年里培正因落实赏识教育而带来巨变,这历史性的巨变,丰富了培正校园精神的财富,提升了培正人的人文素养,也建立了培正人面对未来挑战的信心。
在培正,同学潜能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学校举办的每项活动,全校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学习。久而久之,每位同学都有几把“刷子”。难怪今年一位中国名校校长来访时说:“培正学生,每个人都身怀绝技”。这种现象,即使在大城市的大校,也未必能做得到!今届毕业生,人人才华洋溢,每个同学不是曾经发光,成为各方风云人物,不然就是以自己的特长,默默耕耘,没有闪亮但活出自己。他们的才华犹如一座大花园,百花齐放,各放异彩。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培正的学生在办事方面能累积丰富的经验,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学习。以往学生只主办校内之活动,今年因推行赏识教育,同学们建立了自信,校方也鼓励他们勇敢的走出校园,主办古达区之比赛。
我要特别恭贺今届毕业班同学们,他们勇敢打头阵,破天荒的成功举办了古达区的三人篮球赛 ,已为学弟妹们设了个好榜样。果然高一班同学也被他们激起了勇气与信心,首度成功举办了古达区校园歌唱赛。他们在学校念书时就学会为社区服务,长大后就会为社会、国家、甚至全人类服务。
培正通过培养了拥有无私服务精神的培正人,而落实了“小学校办大教育”的崇高办学理想。今届毕业同学们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人。

2010年12月29日星期三

一丝感动,一点感触




一丝感动
马来女生苏非亚报考本校就读,入学考那天,妈妈带了念五年级的妹妹,手牵念一年级的妹妹,还有在推车里六个多月的小妹,浩浩荡荡的给她支持,送她参加入学考试。我抱了抱小妹,感动于她家人对她的支持,我想她在充满爱的家庭里,生活舒展,一定非常快乐。果然她以标青的成绩获得本校的奖学金,小六检定考试还获5A,不简单的是华文作文获A。
学校举行新生训练,我看见她爸爸骑摩多车载着她从一个小时车程的哥打马鲁都送她来学校,心中真的非常感动。爸爸说他怕久没驾驶的汽车在半路爆胎,所以才骑摩多车载她。他说他以前曾学华文,但都忘了,所以要女儿把华文学好,只念到小学是不够的,一定要到独中继续求学。女儿更胸怀大志,想到中国念大学。
我看着这伟大的马来同胞爸爸,他重视女儿的前途,他认为学三种语文将来一定占优势,他实在是有眼光的家长。他还说虽然在独中要缴交学费,但钱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孩子的未来。
一点感触
反观一些华族家长,还沉醉在“打政府工”的美梦里。我想,马来同胞到独中学习三语,将来那些只在华小六年的华族孩子,竞争力就比会三语的马来同胞输了。“打政府工”的机会渺茫,连在私人机构也失去了竞争能力!
一些有心人也发觉本地家长还没醒觉,认为在独中要钱交学费,所以干脆把孩子送到国中,可以省钱。有一位热心人士告诉我有一家的小孩想在独中就读,家长为了要交学费而犹豫不决,他愿意负担小孩的学费。我看到了一丝希望,我想这小孩真有福气。可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觉醒啊!